1. 加速角质形成细胞更新(核心原因)
-
促进表皮细胞分化与脱落:
视黄醇转化为视黄酸(ATRA)后,激活视黄酸受体(RAR),上调基因表达,促使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更快向表层迁移。- 正常情况下,皮肤角质层更新周期约28天,而视黄醇可缩短至7-14天,导致大量老废角质短期内集中脱落,表现为肉眼可见的脱皮。
- 类似“强制去角质”作用,但不同于物理摩擦或化学剥脱,视黄醇是从细胞层面调控代谢。
2. 暂时性破坏皮肤屏障功能
-
减少角质层脂质合成:
视黄醇抑制**板层小体(Lamellar Bodies)**的分泌,减少神经酰胺、胆固醇等屏障脂质的合成,导致角质层结构松散、锁水能力下降。 -
增加经皮水分流失(TEWL):
屏障功能受损后,皮肤水分蒸发加快,干燥加剧脱屑现象。
3. 抑制皮脂分泌(间接加重干燥)
- 视黄醇通过缩小皮脂腺体积、减少皮脂分泌(见前文控油机制),短期内可能使皮肤表面油脂减少,进一步导致干燥和脱皮。
4. 炎症反应(初期耐受阶段)
-
刺激促炎因子释放:
部分人群使用视黄醇后,角质形成细胞会释放IL-6、IL-8等炎症因子,引发轻微红肿、刺痛,加速角质脱落。 -
血管扩张反应:
视黄醇可能刺激真皮层血管扩张(表现为泛红),加重敏感和脱屑。
脱皮是否正常?如何应对?
正常情况
-
“视黄醇化(Retinization)”阶段:
初次使用或浓度过高时,脱皮是皮肤适应期的正常反应(通常持续2-6周),表明药物正在起效。 - 伴随其他反应:干燥、紧绷、轻微刺痒(与屏障暂时受损相关)。
异常情况
- 若脱皮伴随剧烈疼痛、水肿、持续红斑,可能是过敏或严重屏障受损,需停用并修复。
缓解措施
-
逐步建立耐受:
- 从低浓度(0.1%-0.3%)开始,每周2-3次,逐渐增加频率。
- 采用“短时接触法”(上脸10分钟后洗掉)。
-
加强保湿修复:
- 搭配含神经酰胺、胆固醇、透明质酸的保湿霜(如Cerave、理肤泉B5)。
- 避免叠加酒精、高浓度酸类等刺激性成分。
-
减少其他刺激:
- 暂停去角质产品(如果酸、磨砂膏)。
- 温和清洁(氨基酸洁面)。
-
修复期使用“缓冲法”:
- 先涂保湿霜打底,再涂视黄醇(降低渗透率,减少刺激)。
为什么长期使用后脱皮减轻?
- 皮肤逐渐适应:角质代谢速率重新平衡,屏障功能恢复(脂质合成正常化)。
- 皮脂分泌调节完成:从“过度抑制”转为“稳态分泌”。
总结
视黄醇脱皮的本质是**“加速新生细胞替换老废角质”+“暂时性屏障削弱”**的综合结果,属于正常代谢调整过程。合理护理可缩短适应期,最终实现皮肤光滑、细腻的效果。